(资料图)
“不仅需要‘走出去’,还要走上去。中国汽车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车打响了市场招牌,如何提升品牌价值以及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接下来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核心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 4月15日,在王耀的主持下,数位汽车行业专家就“新能源汽车如何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圆桌讨论。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成就斐然“从国际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连续8年第一,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国内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600多万辆销量中,80%以上是自主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数据非常亮眼。”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徐耀宗表示,新能源汽车这十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发展的成绩非常突出,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本质上是包括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品牌等在内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王耀看来:“在全球化竞争当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重要名片。” 徐耀宗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5%,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面向终端。消费者最关注的是性价比、充电便利性等,在这些方面当技术和成本达到一个平衡点时,新能源汽车一定会迎来更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除了个别基础器件、芯片、材料还在攻关过程中,我国具备很强的全球竞争力。 第二,从人才聚集上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非常长,现在加上“双碳”、智能化的要求,产业链条远远突破原来从生产到制造的环节。而在产业链条延长的过程中,就会聚集各个领域的核心人才,从而培养核心技术研发力量。 第三,欧洲“禁燃”的目标已经形成初步的共识,我国什么时候实现这个目标,或者怎样实现这个目标?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目前也在加强研究。从这个角度看,将来新能源汽车会发挥非常巨大的支撑作用。 《中国汽车报》总编辑桂俊松也表示,新能源汽车正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中国新名片”,它是真正大众化的、高度竞争的、高科技的、产业融合的产品。 全球化是中国品牌向上必由之路“中国新能源汽车自2014年开辟出新赛道之后,真正引领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抄佩佩表示,近期国家出台的《十四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在新能源领域首次提到了“品牌向上”相关的国家导向,其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占据全球品牌前五的企业要超过3家;到2035年,要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品牌。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311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已经超过1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也达到26%,同时汽车出口已经超过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上,全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并且已是水到渠成。 正如王耀所言:“这么多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如果视野只放在国内,企业和行业非常‘内卷’,大家可以看看各个新能源车企的财务报表,大部分都处于非盈利状态。我们需要放眼全球,探索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抄佩佩介绍,以标准测试为引领的汽车安全能效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内的第三方机构会持续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健康、智能等核心标准研究,能够更具有前瞻性地来引导整个行业提升技术水平,同时也会把一些品牌评价引进到全球市场当中,这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品牌价值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都会有一些正面的促进作用。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到无人区,没有现成的标准。我们谈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不只是我们的产品‘走出去’、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更多是需要中国标准‘走出去’。”王耀补充道。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则从规避风险角度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化提出建议。他表示,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汽车带给人类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问题,二是环境污染问题。他建议业内应尽早开发量产固态电池,并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避免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国外后,出现安全问题导致天价索赔。 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创新”和“韧性”“‘创新’和‘韧性’是中国汽车品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这是保持新能源汽车优势的基础。”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副总经理李攀认为,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是要保持持续性的高投入,二是要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自主可控,三是要面向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 而在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李攀表示,作为车企,首先要在能源创新、智能化创新的方向上十分坚定;其次,车企在产业链上更多承担的是产业链“链长”的角色,要履行好职责、体现担当,要联合上中下游产业链,促进形成世界一流、战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共同体;最后,做任何事情离不开人才,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优化调整内部人才结构。 此外,李攀分析认为,当前汽车制造业是在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快速转型,它会是一个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从汽车本身来说,以前汽车更多是一个传统的移动工具,现在则更多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随着芯片、5G、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赋能,未来的汽车是移动的多功能空间、大型智能移动终端,也是数据采集的载体,还是储能单元。整个汽车产业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向出行产品、出行生态服务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车企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在补能方面,要给客户提供更经济、更实用的移动能源补充;其次,要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落脚点可能会在智能化上。 抄佩佩也表示,要保持产业链的韧性,核心还是要保持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效果。“除了在以主机厂为龙头的科研重心的带动作用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作为第三方平台,也希望搭建一些更专业的,聚焦行业前瞻性、攻关性技术的行业公共平台,来组织更多的行业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 “汽车产业链技术创新、提升韧性,除了产业链本身以外,在产业大融合、大转型的背景下,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同、生态建设非常重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打造完整的生态是我们的愿景,也是必须要实现的方向。”桂俊松表示。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